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104章 李世民的小心思(1 / 2)

加入书签

关于开源这件事情李世民在小会议上已经讨论了不止一次,但是就目前为止,得出大多数的结论都是将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要是跟加重百姓负担有关系的,这一提议便会被立即终止。

目前大唐的整体情况就是穷,而穷的根本是因为隋朝后期百姓负担过重,导致大量百姓失去了土地。

随着唐朝的建立,按理说这种情况应该有所转变。

但是两个朝代中间有几十年的混战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坏了大事。

武德年间的时候,将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成为隐户。

隐户存在的意义就是我不享受朝廷颁布的任何政策以及待遇,但朝廷颁布的任何政策也与我无关。

反正都是没有地的百姓,登记造册又能怎样?地不可能回到自己手中,反倒每年还要担负朝廷摊派的各种税赋,他们根本承担不起。

所以现状就是,朝廷想尽办法希望这些隐户能够重新登记造册,但隐户却是百般不愿。

虽然能够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但两者相比之下,作为隐户,他们的生活水平反倒是比大唐子民要更好,不用劳役,也不用交税赋。

如果朝廷有了钱,就可以直接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隐户重新成为大唐子民。

好处?

人口即意味着竞争力,意味着战斗力,意味着国力。

尽管李世民这一生都在努力,但不得不惋惜的是,直到大唐灭亡的时候,唐朝巅峰时期的人口数量都没有超过隋朝。

“朝廷想要不缺钱,只靠一个钱庄是不行的,目前的经济体为以农为本,朝廷大部分收入均来自于农业,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稳定,坏处在于上限可以看的到。

通过万民布店和织坊,我看到了另外一种模式,我所做的事情也并不算新奇,最多就是由于不满织布机的效率而投入了巨资进行改进,现在有了效果,其他的无非就是将资源进行整合,将散户模式改为规模化生产,如此一来,成本便降低了,售价随之也紧跟着降低了。

取而代之的,是重新开业十四天的时间内,万民布店营业收入将近一万七千贯,除去所有的开支,至少也是对半的利润,这难道只是富了我们几个人了吗?”李元景化身大唐军师一般的人物,老练的为李世民上着一堂经济课。

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后世的模式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靠农业搞成世界强国?搞得再好,最多也就是在排名末尾那群人中能混个第一罢了。

“难道不是吗?”李世民愣了下,着实惊讶几人半个月就能入账八千多贯,就算要分利,每个人也能拿一两千贯。

“当然不是,织坊现在有工人七千余人,这些人每天的工钱是五钱,工坊是管吃的,每个月便是一百五十钱,而工人每三个月可以以当月市价的一半购买一匹布,干上一年便可以保证家中人人年年有新衣穿。

一个人算下来一年就是一千八百钱,因为规模扩张太迅速,人工出现了不足,所以现在皇庄内几乎人人都在织坊工作,就算是孩童,也能每天拿到三钱的工钱,一家人按照五口人来计算,两个大人一年的收入就是三千六百钱,三个孩童一年三千二百四十钱。

一个五口之家,在织坊干上一年,净收入为六千八百四十钱,他们不用担心家中的吃穿,这些工坊都负责了,人有了钱总是要想着改变家中生活的,难不成这些钱全部都留着?

这些钱就这么放在家中,恐怕他们也并不会放心,加上万民布店已有千万钱无处安置,所以我便想到了钱庄这个东西。

布庄既然能在一年内让数千家庭拥有六千多钱的净存款,那么其他方面为什么不行呢?

一个布庄和工坊对朝廷来说不痛不痒的,可若是大唐有一千个,一万个这样的工坊呢?若工坊生意保持现状,那么一年给朝廷缴纳的商税将会是一千三百余万钱!”

士农工商,几千年来形成的老观念,李元景也没指望一两天就改变李世民的认知。

但至少在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不要听信其他人的谗言来捣乱就行了。

至于赚钱,虽然作为赵王自己的确是穷了点,但再怎么穷,身为赵王的自己也总不能饿死吧?

至少还有食邑作为保底,之所以这么做,李元景的目的只是为了希望能让自己过的更舒坦一些,过的更现代化一些。

一个现代人就这么去了古代,要什么没什么,到处都是落后的局面,反正李元景是无法适应。

李世民则在认真的思考着李元景的这一段话,他倒是没有想到,皇庄现在竟然会这么富,一年六千多钱看似不多,但普通百姓能拿出来一两千钱的绝对不多,不然也不会出现灾年饿死那么多人的现象。

李元景他们赚了大钱,百姓也跟着赚了小钱,百姓有了钱,自然要花出去,花出去等于刺激了其他产业,如此循环几次,钱不就多了起来吗?

就算不花,若是把这些钱存入钱庄,钱庄用来放贷或者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