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178节(2 / 4)

加入书签

却又不会直观看到山谷入口的地方去住,是以先压了这心思。

等沈烈一行人离开了,周家人把院门关上,上了几道重闩,周二郎这才问:“爹,咱真不去沈烈他们附近住吗?”

周癞子摇头:“能不去就不去。”

“为什么啊?”

周癞子就看自家媳妇,之所以拒绝,其实还是因为前一阵跟他媳妇闲谈说起沈烈他们这些人住哪的事情,听了他媳妇几句话,所以今天才会两次拒绝。

他不是多聪明的人,被儿子问起来,下意识就看媳妇。

周癞子媳妇便接过了话,“因为不合适。”

看兄弟几个一脸糊涂,她问:“你们看沈烈和大山还有另几家人,他们对咱家怎么样?”

周大郎:“没得说的,带咱进山,给咱安家,连打猎其实都是照顾着咱们才一径往这个方向走的。”

周二郎也点头:“那是相当好了,帮咱把什么都考虑过了。”

周癞子媳妇就道:“可不就是了,打从一开始带咱进山,对咱家就没得说的,极尽关照,但你们刚才也听到了,他们住的地方附近是还有山洞的,为什么一开始没把咱往他们住的地方带呢?”

周家兄弟都给问住了。

周葛道:“因为不方便吧。”

周癞子媳妇点头:“就是这个了,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但应该就是不方便,大伙儿帮咱家够多的了,没到情况特别危急的时候,咱能不给人添麻烦就不给人添麻烦。”

“说到底,人活在这世上得自己立着,日子是得自己趟着过的,自己站得直的人,遇山遇坎人家都愿意帮扶你一把,一径靠人扶着,扶久了谁都会累。”

周家兄弟听得连连点头。

周癞子媳妇这才道:“行了,你们父子几个照大山说的扎几个靶子去吧,那箭好好练练,练好了也是本事,真到要靠过去让别人帮的时候,咱也不是什么用都顶不上的。”

说话声细弱,却把几个儿子听得是满腔的热血,周二郎和周三郎应一声就奔去抱干草扎靶子去了。

周癞子媳妇笑笑,这才看男人和儿子带回来的袋子和背篓:“这回都弄了些什么?”

周癞子声音不高,却很欢喜:“三十多斤肉,还有半袋多板栗,还有个东西叫零余子,阿烈媳妇认出来的,说是一种药,蒸着吃好吃,而且再过一个多月,长零余子的那种藤根部还能挖出来好些东西,是能当口粮的,咱能攒上吃的了。”

“对了,阿烈媳妇说这零余子和以后收的那个叫薯蓣的,补身子,让你每天吃点,对身体好的。”

“能补身子?”

“对,说是温补的,我也不懂,反正吃了好,以后我多找点,这东西我们不吃,都给你吃,你多补补。”

夫妻俩脸上全是笑意,周葛在一旁瞧着,脸上也带了笑,回屋去把家里新做的大圆笸箩搬出来在晒架上放好,跟她爹和大哥一起把带回来的东西继续摊开来晒。

作者有话说:

山药古名薯蓣,后先后为避国讳改名两次,成了山药这个名字。最早的记载出于先秦地理志《山海经》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最早的食用记载见于春秋时期卫恒公,为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向周王室进贡之物。不过当时可能是野生的,更多记载于药书里面,可能没有人工培植,最早的人工栽培记录见于西晋《南方草木状》(公元304年),北魏《齐民要术》对之加以引用,但列于非中国物产者一卷。唐末《四时纂要》中引用道士王旻《山居要术》中的种薯蓣法,记载了山药切段栽培和制粉方法,可见山药人工驯化始于南方,隋唐之后北方有栽培。宋朝之后,山药才开始趋广泛种植。——以上,来自网络上查到的资料。

愿望

秋意给群山染了金红,周癞子家往村外村去的路上,最近被沈烈他们放过,得以像从前那般悠闲度日的山野鸡,悠闲了没几日,这会儿被一家父子兄弟几个追得扑腾乱蹿。

对方家里一个小子一把子扑住其中一只母野鸡时,死死摁住,侧抬头就看到了沈烈一行人,吓得手上的野鸡差点丢了,忙摁住快速起身,藏到了父兄身后,一家子凑在一起,警惕看向沈烈他们。

乱世里山里生存的守则,遇人能避则避,沈烈也懂,只驻步看了几眼,带着大伙儿很快走了。

只是走得远了,陈大山单独离队,七拐八绕,不多会儿折返,道:“在那片林子后面的山里有个大小还成的山洞,应该是一大家子在那里落脚了,少说十五六号人,可能还有在山洞里没看见的。”

这所谓的暂时落脚,在没有更安全的所在之前应该是不会挪了,如果像周家那样经营起来,也可能会变成较长一段时间的久住。

桑萝想着村外村附近应该还是有几个小山洞的,心下有些发紧,这个情况下她是一点儿不愿意要不知底细的邻居。

大伙儿都不再耽搁,紧着回到村外村,万幸,不知道是因为这边山洞小,还是发现他们这里有几户有主的山洞,又或者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