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六九回 蒋介石部署剿共 毛泽东当选主席((2 / 3)

加入书签

府在自绝于人民,自取灭亡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6月15日,蒋介石在庐山牯岭召开鄂、豫、皖、赣、湘五省“清剿”会议,公开宣称:“目前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内忧外患相逼之时。然内匪乃心腹大患,外敌是皮肤小疾。攘外必先安内,剿匪重于抗日。剿匪戡乱是抗日的初步,如果剿匪不能成功,抗日就没有基础。”他要求各省军政长官,对红军要“穷追硬堵”,“硬干、快干、实干”,“早日将匪类肃清”。22日,蒋介石抵达汉口,成立“剿共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旋即召开湖北省各县县长会议,指令各县“严格清查户口,注重守土责任,兴办保甲团练;实行保甲连坐法,达到全民军事化”。明确规定:凡十五岁至四十五岁的男丁,均应编入各县保安大队,就地接受军事训练。同时,蒋介石严令各地实施封锁政策,“以断绝匪区交通与经济”。“在封锁地带要广建堡垒,密布侦探,断绝一切交通,使粮秣、食盐等资源丝毫不能进入匪区。务要做到使共匪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我军将利用繁密的公路网和数千座碉堡,把共区逐渐向内压迫、收缩,最后以坚硬之铁钳,围住共军,而予以摧毁。”蒋介石咬牙切齿,凶相毕露,其反共心肠之歹毒,由此可见一斑。

鉴于各苏区根据地处于彼此分散隔离,难以相互配合的弱点,蒋介石决定采取“分区围剿,各个击破”的策略。其军事计划是:第一步,集中主要兵力,消灭鄂豫皖、湘西两地的红军,以解除其对武汉的威胁。第二步,集中全部兵力,围剿江西中央苏区。

6月28日,蒋介石在汉口部署第一期剿共计划,拟定剿共要诀为:“以众击少,以实击虚,以整击零,以正击奇。”战术为:“纵深配置,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战役配置:二十六个师又五个旅,再加四个航空中队,共计三十三万兵力。各路指挥为:右路军司令官李济深,副司令官王均;中路军司令官蒋介石兼,副司令官刘峙;左路军司令官何成浚,副司令官徐源泉。会后,三路大军倾巢出动,向鄂豫皖根据地发起进攻。

敌人重兵压境,鄂豫皖根据地面临空前危机。然而,中共鄂豫皖分局书记、军委主席张国焘积极贯彻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指挥红四方面军与敌人死打硬拼。红四方面军英勇奋战两月有余,损失极为惨重,却难以打破敌人的围剿;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无法摆脱艰难困境。张国焘由盲目轻敌转而丧失信心,遂于10月10日在黄柴岅召开会议,不经中共中央同意,擅自决定放弃鄂豫皖根据地,率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经河南、陕西,转入川北一带活动。

与此同时,国民党左路军向湘西、洪湖苏区发起围剿。红二方面军在贺龙的率领下,艰苦鏖战一月有余,终因寡不敌众,逐步退却,进入洪湖内部游击作战。蒋介石电令各部缩小包围,加强封锁。敌人逐步将洪湖西、北地区分割占领,并派出兵力进入湖湾内,合围搜剿。红二方面军在湖内艰难支撑半月之久,弹尽粮绝,被迫突围,撤出洪湖地区,转入桑植、鹤峰一带,开展山地游击战争。

鄂豫皖、洪湖根据地丧失后,蒋介石欣喜若狂,召集文武大员,登上庐山牯岭,举行庆功会。蒋介石举杯祝酒,宣称:“第一步剿匪计划胜利实现,第二步剿匪计划即将实行。要求各部抱定‘有匪无我,有我无匪’之决心,奋勇剿灭江西共匪。”随即商讨对江西中央根据地发起第四次围剿。会议决定调集五十万大军,采取钳形攻势,从北、东、南三面实施围剿。蒋介石自任江西剿共总司令,下设三路纵队。第一纵队总指挥罗卓英,第二纵队总指挥赵观涛,第三纵队总指挥吴奇伟。蒋介石命令各级将领要“抱除恶务尽之心,为一劳永逸之计。各部必须密切合作,同进同退,否则杀无赦”。后人有诗议之曰:

穷凶极恶专反共,心肠歹毒杀气腾。战争本是无情物,自古仁慈不掌兵。

暂且不表蒋介石发动新的围剿,且说江西苏区根据地的剧烈变化。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统治了全党。他们错误的估计了中国革命的形势,顽固地推行冒险进攻的政策。九一八事变后,王明、博古等人秉承共产国际的旨意,把日本侵占东北看成是“反苏战争的导火线”,脱离实际的提出了“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他们也看不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要求,把中间力量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把反对冒险进攻的人一概斥之为“保守”、“退却”,加以莫须有的罪名予以打击,排斥。

1931年11月,项英、任弼时、王稼祥等人组成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抵达江西瑞金,主持召开中央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周恩来为苏区中央局书记,因周恩来还在上海,便由毛泽东为代理书记。会议对根据地问题、军事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毛泽东坚持认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几个中心县的县委书记也列举大量事实,支持毛泽东的观点。但是,项英等人却认为,江西苏区的错误是严重的,违背了“党的国际路线”,批评和指责毛泽东的主张是“狭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