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181节(2 / 6)

加入书签

的解释。

温体仁微一点头,随后又道:“此言倒的确在理,不过正如安平侯所言,我大明最为小国之人看重的乃是瓷器等物,要是一旦和他们贸易往来,百姓的逐利之心必盛,到时候很有可能出现田地都为桑田的情形,这样一来我大明岂不是要靠他国的粮食为生了吗?如此下去,当初齐鲁之间的旧事就会重演了。”

所谓齐鲁间的旧事,指的乃是当初齐桓公时管仲为了对付与齐国结怨的鲁国的一种商战计策。先以齐王的名义向鲁人收购鲁缟,且不准齐人自己产缟,这使得当时的鲁人在追逐利益的情况下不断将种植粮食的田地变为桑田。当鲁国基本都成为桑田的时候,齐国突然宣布不再向鲁国买缟,这导致了鲁国所产的无数鲁缟囤积了起来。同时,鲁国也因为大量的良田被换成了桑田而缺少粮食,最终只得以极高的价格从齐国购买粮食。这导致了鲁的国力受到了重大挫折,从此再难与齐交锋。

对这个故事,唐枫也是知道的,他闻言便笑道:“温阁老果然目光长远,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只要各地的官府善加管理的话,应该不会出现鲁国之祸。而且就我所知,现在南方一带已经开始种植一种新的作物了,此种粮食产量极高,且不占良田,又不用人专门看顾,称为玉米,只要我大明能将此种作物推广开来,这粮食上的问题也不算问题了。”

“哦。安平侯居然还对农事有所了解?”

“那也是一时的好奇罢了。”唐枫呵呵笑道。其实这是他刻意去发掘出来的,在前两年在自己的侯府无事闲坐的时候,唐枫便想到了玉米和番薯等粗粮作物。为此他曾派了人前往各地寻找,终于在南方的广东让他找到了这种作物。

有着前世记忆的唐枫立刻就知道这是一个不能疏忽的东西,便以自己在浙江绍兴的影响,让那里的百姓开始在山上种植了起来。现在已经大有所获,这也是浙江此番虽然受了灾,可是却并无太多百姓饿死的原因之一。

崇祯在上面听唐枫说起此事,也来了兴致,当即也开始询问起了唐枫有关玉米等作物的事情来。这是唐枫一直想说,却不知道该怎么向皇帝进言的事情,现在得皇帝的过问,当然不会放过了。便暂时把海禁的事情先放到一边,向皇帝说了起来,末了,他才又把话题引了回去:“所以,只要有这些产量极高的粮食,我的明就不虞出现人人种桑而使民无以为食的情况出现。而且各地官府也可明令限制种桑的数量,这样一来,一切自然就解决了。”

温体仁看着崇祯的表情,心里已有了数,当即向皇帝道:“陛下,臣以为安平侯的建议很好,现在我大明处于如此危局之中,的确是到该变一变的时候了。古人有言,穷则变,变则通。虽然两百年来我大明都实行海禁,但那只是为了国家社稷而已,现在我们开海,也是为了我大明能兴盛!”

随着内阁首辅的支持,原来一面倒反对唐枫的情形就有了改观,因为这些官员里有不少是以他马首是瞻的,既然上官这么表态了,他们也不好唱对台戏。而且在这些官员里,也有一些原来就是江浙一带沿海的人,他们对开海也是向往已久,刚才只是不敢出声而已,现在有了人先出头,他们自然也很快改变了立场。

看到事情发生了重大转变,崇祯心里的一丝忧虑也就散去了。他赞赏地看了一眼唐枫,冲他点了点头后,才道:“安平侯能为朝廷如此着想,实在是我大明之幸。现在已有多人赞同开海一事,不过却也有不少人对此依然不肯让步。那朕就取一个折中的办法,就先选一处以为开海禁的试点,只要那里真能为朝廷送上更多的财物,再开他处也不迟。”

“圣上英明!”众原来就想着开海禁的人纷纷称颂道,其他的那些官员虽然心里还是不愿意,却也知道圣意已决,便也不再多加坚持。

“陛下,臣以为苏州地处我大明最富庶的所在,正适合开海。而且它那里还盛产丝绸,对与海外诸国的交易也很是方便,恳请陛下准许以此为试点。”唐枫打铁趁热地道。、

“唔,安平侯的这个看法很好,就依你所言吧。”皇帝了然地看了他一眼,知道唐枫的心意。那苏州早就是走私猖獗的所在,现在只是将之公开了,这样朝廷还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商议完了海事,接下来就是谈如何救辽东了。对此唐枫也早有了成竹在胸,他当即建议自己押送了一些物资从山东乘船赶去宁远,这样既安全,且速度也快,可以避开了金人在陆路的截击。对此,那些大人们就更不会反对了。

直谈到了黄昏时分,一切才都有了定论,众大臣纷纷离宫还家。

大明崇祯五年五月二十三,回京不过十日的唐枫再次离开了京城,带着数千京营人马,以及辎重财物和另一些更加秘密的东西,往辽东前去支援……

重返宁远

辽东宁远城,满城的大明军士都忙碌地搬运着各种守城的武器上城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深深的忧虑。虽然金人在这大半个月来没有再次趁着胜势攻到宁远来,但他们却不能安下心来,因为听说锦州以北的数处城池都已经被金人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