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重回高考那一年 第115节(2 / 3)

加入书签

己的高中生涯。

所以纪时他从来不会说对哪一门看看就行,他会很用心的去记,哪怕是他擅长的英语,在别人看来,他好像随随便便就能考出一个很高的分数,可只有纪时知道,他甚至知道某个单词在课本哪一页。

这种充实的学习状态让他很满足,这份满足又助长了他在考场上拿高分。

把选择题写完之后,纪时确认了一遍就转向默写题了。

默写题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但纪时知道,一旦老师们开始考《论语》或者《孟子》之类的句子,那这些题就很麻烦。

比如“祸兮福之所倚”这一句,就跟说顺口溜似的,一不注意就把福和伏搞混,一不小心还会被错,背成福兮祸之所倚。

还有“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这种句子,写起来是简单,可背起来其实不是那么容易。

今天这张卷子里的先秦文学就特别多,纪时写字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写错了划道杠就太影响卷面整洁了。

写完了默写部分之后,纪时观察了一下文言文,还好,不是很变态,不管是分句还是翻译都在他的可接受范围之内,但纪时尽量让翻译的文段不那么干巴,他也想在这里多拿点分,所以他就稍稍多花了点心思。

文言文没什么问题,纪时的心就放回去大半,虽说后面的阅读理解和古诗词都让他头疼,可这两项什么时候没让他头疼过?疼着疼着他就习惯了,何况他还经常被语文一级学者黄雅琼辅导,纪时平时不太爱问他们语文老师问题,因为他总感觉语文老师的答案太高深了。

或者说……他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的答案还是有差距。

可惜高考官方并不会提供所谓的正确答案,理科类包括英语题还好,语文答案其实是最说不准的。

毕竟阅卷的时候还有“酌情给分”这个词在。

其他科目会酌情给分吗?

纪时估计他们这届数学可能会,毕竟分数出来全省一片哀嚎,不仅学生没面子,出卷人和阅卷人也在疯狂挨骂,那写个“答”字就给分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古诗词鉴赏选的是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那句,纪时在诗句下面画横线,画一会儿就用笔敲敲脑袋,好像这样能把他的智慧敲出来似的,敲敲再写题。

他们班特别多人转笔,一思考问题手上的笔就飞了起来,也显得人特别有智慧,纪时其实也挺想学的,可惜他技术水平不行,转着转着笔就飞了,有一次他们物理老师在教室里巡逻,纪时的笔就飞到了他手里。

后面纪时就不敢了,倒不是说对自己转笔行为的反思,而是这么干有点费笔。

他发现,每科的老师都喜欢找他们借笔,有的老师还记得还,有的老师写着写着笔就成他们的了。

笔飞到物理老师那里的时候,他笑眯眯地把笔接了过去:“最近正好没笔写,谢谢了啊。”

纪时:“……”

幸亏是最便宜的晨光笔,呵。

考试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月考监考的都是本校的老师,坐在考场第一排的学生基本都会被借笔。

这场考试也是,老师估计是在写教案还是想自己先答答题,就在讲台上动笔写了起来。

纪时敲了会脑袋也有了点思路,把《菊花》这篇古诗的解析写了下来。

他们虽然迟了几分钟,可写试卷的时间没受影响,现在纪时已经能把时间分配得很好了,他不担心来不及把试卷写完。

尤其语文是最不该来不及的一科。

这次考试的老师可能是花草爱好者,古诗词考的是菊花,阅读理解考的是梅花,纪时明白了,他语文学不好的原因就在这里,他不爱花花草草。

阅读理解的难度比古诗词和文言文要大上不少,是一位作者看到梅花之后想起了故乡,进而感怀抒情的故事,光理解文意其实挺简单的,可有些题理解起来容易,要从文中找到佐证的点却很难,因为作者本身就没有提供那么多信息,纪时只能翻来覆去地编,把思乡情硬生生掰成三个点来达。

这大概是所有考生都会的能力,题目那是绝对看不懂的,但是他们瞎编都能编出好几百字,烦也要把阅卷老师烦死。

纪时是尽量找点,他把他能找到的点都写下来,实在找不到,在横线还很空的情况下他也会编一些内容上去。

最后终于到了作文。

纪时瞟了眼黑板上的时钟,还有65分钟,时间还是很充足的。

这次的作文题是——我想对十年后的自己说。

纪时把笔搁了下来。

这个作文题,他可以洋洋洒洒写上几千字,这篇作文就像特意出给他一样,让纪时在这一瞬间产生无数想法,却又不知道究竟从哪里下笔。

老师们就是戳着他心窝出题的。

但……从现在的他的角度来说,好像也不是那么好写。

纪时埋头思索了片刻,想着想着脑袋就黏到桌子上去了,趴了好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