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131节(3 / 5)

加入书签

就更让内阁不放心了。

“马上就要到寒冬了,河南是闯、许二贼经营多年的巢穴,恐于大军不利。”

“江北军虽苦战得胜,但继续军饷,现在库房无银啊,连这次大捷的赏赐都无法拨下。”

“开封有高明衡主持,守得是固若金汤,再说还有贾帅协助,冬季坚壁闯贼绝对是无计可施。”

“圣上,还是等开春了再给开封解围吧。”

内阁成功地说服了崇祯天子再等一段时间,他们需要这个时间来考虑如何应对新情况,除去对武官掌权的忧虑外,这些内阁的成员对当前的形势判断也比崇祯皇帝有谱。这次虽然取胜,但是首先他们很怀疑江北军的战报里到底有多少水分,其次许平出现在战场后,连镇东侯都停止了追击,这就说明许平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视。

之前新军在河南的连番大败,也让这些臣子对许平的实力有了深深的恐惧感,如果镇东侯亲自出马都奈何不了他的大弟子的话,就会失去镇东侯的威望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几营新军在京师坚守还能让内阁有些安全感,他们觉得眼下的当务之急不是再去河南赌生死,而是拖延时间重建新军,保证京师的安全。

让内阁高兴的是,大都督府也不同意立刻个忒开封解围,而镇东侯并没有滞留在外领兵,而是表示会立刻返回京师面见天子,禀告他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内阁已经暗中达成协议,一定要设法说服镇东侯同意不去河南冒险,若镇东侯能够放弃开封贾明河的话,那内阁愿意支持他进一步扩大新军的规模,他们把谈判的底线设为十二营新军,每营五千人,军饷、兵员依旧从优。

内阁觉得说服镇东侯同意这个条件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镇东侯的家人、产业也都在京师,再说难道天子的损失不比他大么?天子为了社稷的安危,连周王这样的亲王在关键时刻也可以舍弃。

……

得知朝廷没有趁胜追击河南闯军后,在前线督师的侯洵顿时呆若木鸡,得知中都大捷、斩获数万后,他就一直盼着朝廷能让江北军立刻奔赴河南作战。

和朝廷中的官员的利益不完全相同,侯洵的责任是给开封解围,如果周王真的沦陷敌手,他很确信内阁会把自己当作替罪羊。固然侯洵同样很关乎明廷和京师的安危,但是他更关心开封,坚决主张宁可在河南打也不能去直隶打这场仗。

只是侯洵的声音越来越不被朝廷所关注,朝中的一些老朋友现在也对他含糊其辞,不对他坚决主战的意见发表任何看法,至于那些仇敌,更是拼命攻击他的策略,称他是无谋的莽撞之徒。

“要死就一块死,你们图安稳就要推我去死,哪有这种便宜事?”侯洵一发狠把茶杯掷在地上,但是他的本事也就仅限于发一句狠话而已。

上一次侯洵苦苦哀求朝廷再发新军和河北军到河南同闯军决一死战后,朝中就有声音说如果侯洵真像他奏章中那样忧国忧民、和闯营不共戴天的话,就应该首先带着自己的标营比赴开封一战,说不定就托圣上洪福一举克敌,若是不成,那他马革裹尸也算是不枉君恩了。

……

京师邸报:

(国内头条)著名的军事家、兵法家郁董男爵阁下,于二二四四年(孔子历)十月八日,不幸因病去世,齐王府派出专人前往吊唁致哀,向郁董男爵的家人带去了齐王陛下最真挚、最沉痛、最深切的问候……

(国际头条)荷兰和西班牙请愿团抵达京师,联合向摄政王递交了请愿书,齐王陛下亲自出门接受了他们的请愿书,并当场表示会密切关注局势发展,而齐王的心也为那些在战乱中受害的无辜百姓而悲痛,不过,齐王请两国使团谅解:根据中国的惯例,摄政王一般不干涉国卿院的决议,而且中国的国法在齐王之上。

第二十五节 矛盾

返回开封后,许平开始安心整编部队,同时等待镇东侯的回信,之前和杨致远一战,虽然许平所部取得了胜利,但他麾下各营亦付出超过五千人伤亡的代价。目前孙可望正帮助李定国进行雄心勃勃的扩军,打算将七个营全部补充到满编或近满编,一旦这个目标达成,许平麾下将拥有一支人数高达五万人的野战部队。

见到许平后,孙可望没有多说什么废话,不过他仍能感到他们的同盟关系中出现了很深的隔阂。这个倒也在许平的预料之中,和镇东侯达成的密约,许平并也没有和孙可望、李定国他们提起,他打算等到至少镇东侯回信和自己约定山岚营突围问题时才透露一些。

“镇东侯出任大都督后,山东官兵士气大振,一贯畏我军如虎的江北军各部,也有不少赶赴山东参战,不过这并不是我军败北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我军的士气也受到很大影响。”许平离开后,李定国、孙可望和李过基本组成了三人领导小组,不过不用说也知道西营的意见在其中占有压倒性的优势,现在许平的参谋对没有奔赴中都的各营将领进行战斗简报:“镇东侯推行牛痘,活人无数,就是闯王、刘将军、牛军师也都种过痘,很多士兵视镇东侯为救命恩人,此次作战,甚至出现炮手拒绝向镇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