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21节(1 / 5)

加入书签

表白

草草吃完早饭,对自己部队那些速成班毕业的司机有些不放心的杨震想要亲自驾车,却被李延平和总指挥给拦了下来。李延平见他一夜未眠,便坚决反对他亲自驾车。在几经争取无果后,杨震只得服从,将方向盘让给了司机。

同样一夜未眠的林总精神却是比杨震想象的好。上了车他也没有休息,而是沉默的望着车窗外莽莽的兴安岭,谁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只是在中途准备停车休息吃午饭的时候,他才说了几句饭先不急着吃,等到地方以后再说。

因为他这句话,杨震便主随客便,一路上未作任何听停留,直接开回了他设在兴山要塞的司令部。而下车后,这位林总做的第一件事情也不是吃饭,填饱自己的肚皮,而是直接走到训练场上看起集中在此地的补充团训练。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不过刚看了几眼补充团的训练,便看出今天的训练课并不是专门为自己安排的林总,便转过头来对杨震投过来赞赏的眼光。其他将帅也纷纷的竖起了大拇指。

看着几位将帅投过来的赞赏目光,杨震这个汗。这个训练大纲本来就是大部分照抄的后世解放军六七十年代训练大纲,只不过针对某些地方按照现有的条件进行了一定的改变而已。除了因为时间紧迫,而训练强度大增之外,在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

一夜未眠,此刻却仍旧精神勃勃的林总在看了足足半个小时训练后,才转过头来对杨震道:“你们平日里都是这个训练强度?战士们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杨震点点头道:“是的,我们平日里都是这么训练的。东北敌情复杂,相对关内残酷的多。我军在东北不仅仅装备,就连兵力也占据绝对的劣势。在周边处于日伪军包围下,在新兵数量过多的情况之下,为了能尽快形成战斗力,只能加大日常的训练。毕竟小鬼子留给我们的整训的时间不会太多。”

“我一直很认同一句话:平时少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只有日常的训练跟上去,我们才能有效的降低在战斗中的伤亡。小鬼子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我们虽然在短时间之内还无法赶上。但我们要做到尽量可能做到单兵素质向其靠拢,至少差距别太大。”

“如果我们的单兵素质能达到小鬼子的一半,甚至更多。再加上合理有效的战术组合与配置,我想应该可以有效的降低敌我伤亡比例。而且从群策山以及石头庙子连续两场战斗来看,这个加大训练量的决定效果还是蛮不错的。至少敌我的伤亡比例没有那么惊人了。”

“像关内那种拼兵力的做法,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尤其在这人烟稀少的北满我们根本就拼不起。要想有效的解决部队补充的问题,除了想尽一切办法打出去之外,就是要不断的增强部队的战术素养。”

对于杨震的回答,林总满意的点点头后,从一个冲锋枪手手中要过一支外型与之前警卫身上携带的,以及自己之前见过的被称为花机关枪的冲锋枪浑然不同,弹匣插在枪身一侧,好像用一堆金属管子组合成的冲锋枪道:“这种武器是你们自己造的?”

看着林总爱不释手的盯着手中的冲锋枪,杨震笑笑道:“这种枪是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其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快速的大量生产。只是我们手头缺乏九毫米手枪弹,所以目前只能使用经过改进的日式八毫米手枪弹代替。”

“不过我们已经从江北订购了一条苏制七点六二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准备用来替换威力小,而且经过几次战斗后库存已经不多的南部八毫米手枪弹。这种武器近战时候火力密集归密集,就是太消耗子弹了。”

“咱们拼刺刀拼不过小鬼子,而打近战又是我们打破日军优势火力的最大法宝。所以我们设计了这种冲锋枪,以利用其密集的近战火力,抵消掉小鬼子白刃战的威力。”

说罢,杨震又从身边的警卫员身上拿出之前林总他们看过的冲锋枪道:“这种武器也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只是采取的七点六三毫米毛瑟手枪弹。这种武器同样结构简单,极为便于生产。”

“这两种冲锋枪一种配备给步兵的正副班长、炮兵用作近战以及自卫火力。一种配给警卫、侦察等从事特殊任务的部队。虽然这两种武器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弹药,但我们在制造的时候,都留下了改进的余份。”

“尤其使用南部式手枪弹的这种,随时可以改成使用七点六三毫米毛瑟弹或是苏制托卡列夫手枪弹。只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工艺有限,太复杂的武器要么无法制造,要么生产出来的无论是重量还是体积都大大的超过了原始设计,要么就是原材料的消耗极大。”

“没有办法,在相对复杂一些的武器还暂时无法生产的情况之下,我们只能先将精力放在这两种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便于生产,而部队又急需的武器身上。”

听罢杨震的话,林总感叹一声:“你们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之下,还能想办法自行设厂,生产针对日军特点的武器,真是不容易。”

对于林总的感叹,杨震笑了笑道:“不容易也得做。这天上没有掉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