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314节(4 / 4)

加入书签

郡本来就是人口过千万的大郡,淮泗、淮西等地受战乱摧残较严重,人口损失虽严重,但流民主要还是往江东郡东部、南部流亡。加上这些年从中州、山东拥聚来的流民,江东郡的人口非但没有损失,还有相当程度的增加。再将浙北、河南两地归入江东郡,又将增加三四百万的人口。

庙堂之上,并非都是无能之辈。即使张协、郝宗成之流,私心甚重,但仍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大越朝眼下要苦苦的支撑下去,江东郡是尤其的重要。

宁王坐镇江东,象征性的意义更大。在曹家、梁家都拥兵自重、朝廷难以节制的情况下,谁都不会希望看到江东郡的大权都落入一人或一小撮人的掌握之中。

在总督府、郡司与府县之间,广设制置使,也是权力平衡的一种选择。

实际上这也是应付当前战局的需要。

战事规模越来越大,区域越来越广,时间也越来越持久,镇军的战力经不住考验,以镇守领兵独挡一面,越来越跟不上战事的发展。

制置使相比镇守,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有权力节制所辖区域内的所有兵马,不仅仅是镇军,包括府兵、县兵刀弓手,甚至乡兵、寨兵,都要归制置使节制。这样就能充分调动、组织辖区内的军事资源平息战乱。

当然,制置使的权力,比传统的镇守、镇将要大许多,会形成尾大不掉的现象,但将一郡辖防区分割成三到五个制置使司,总要比兵权集中到总督一人手里的局面,要好得多。

以上都是朝野诸人所普遍能想到的,林缚考虑的则更多。

后世只要学过初高中历史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唐中晚期藩镇割据这段历史。

朝廷如此广设制置使,授予区域军政大权,元氏即使能恢复中兴之治,也避免不了藩镇割据的结局。

表面上看来,制置使只有军政大权,对民政、财政之事无法插手,但只要有调动区域内所有兵马、进行军事力量动员的权限,想要向民政、财政事务领域渗透,不会很难。

无论是曹家在关中修长渠,还是林缚在淮东修捍海堤,在利于民生的同时,也有助他们将军政上的影响力渗透到民政、财政事务上去。

然而能看到这个后果的人,极少。

梁家、曹家应该能看到,大概也正是他们在背后推动。

只要形成割据局势,曹家与梁家也就能光明正大的割据西秦跟山东等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