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128章(1 / 2)

加入书签

苏轼收到了大家伙送来的猪肉,可肉实在太多不便保存,只能请人帮忙将猪肉切块处理,又拿出在黄州时煮肉的法子,将猪肉全部大锅红烧炖煮。

大锅因火大,能瞬间将肉炖熟,因此相较家中小锅来说,大锅红烧猪肉的滋味当属上乘。

煮熟后再派人一家家分送回去,百姓们吃上东坡肉都感到惊奇,只因猪肉的味道太好了,是他们以前从未尝过的,甚至想不到猪肉还能用这样的办法来烹饪。

来人说这是知州苏大人亲自指导烧制的,大家更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苏大人不仅是个为民办事的好官,于吃食一道也颇有成就啊!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东坡肉的名声彻底在杭州打响了。苏轼也没有藏着掖着东坡肉的烧制手法,但凡有人询问,皆悉心教导,后来甚至亲自给百姓们传授煮肉要领。

杭州城里的酒楼更是一瞬间刮起了东坡肉之风,还不断推陈出新,今日你家出了笋焖东坡肉,明日他家就打出了东坡肉烧萝卜的招牌。

因酒楼讲究卖相,炖煮过程中怕肉会煮散,便用草绳将肉块扎起来。还别说,愣是又发明出了一道草扎东坡肉来,因煮肉过程中草绳的香味会浸入肉中,所以草绳也有许多讲究。

有的酒楼用稻草,有的酒楼又发现用荷叶等等又是另一番滋味。一时间,杭州城中的杂草都被各大小酒楼拔光了,有那后知后觉的,甚至找不到称手的草绳。】

-

平行时空中,一朝丞相李斯正在御厨房和御厨们抢活计。天幕说草扎肉好吃,那必定就是美味,正巧之前一批在天幕提醒下劁了的猪长大了,这不正是为李斯准备的吗?

御厨们看着丞相笨拙的拿着大勺在锅中搅来搅去,生怕把肉煮坏了被追责,因此在一旁看着把关,好歹把肉给炖熟了。

李斯喜滋滋的挑了一盘长得最‘优秀’的草扎肉,端至秦始皇面前,再堆出了满脸职业笑容道:

“陛下,这是臣亲手煮制的草扎肉,请陛下品尝。”

秦始皇不知李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也给面子的尝了一口,评价道:

“不错,只是好似有些焦味。”

李斯在一旁懊恼锤头,早知道就该让御厨做的,还是自己逞能了,装个盘不也是他亲手端来的?

待秦始皇用晚膳后,疑惑的询问:“丞相近来好似很清闲,看来是朝事处理得很顺当,那这些竹简都批阅完了再回吧?”

李斯顺着秦始皇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扶苏笑得露出了八颗大白牙,正在奋力搬运着自己桌上的竹简,一股脑地全堆叠在李斯桌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李斯:噢,我亲爱的陛下…

秦始皇:朕观爱卿近日精力旺盛,太闲了就加个班吧?

扶苏:(猛点头)

李斯:误会,都是误会!臣一开始只是想拍个马屁来着…?

——

[1]《与滕达道书》记载,轼曰:“盖为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众化大成,回视向之所执,益觉疏矣。”

[2]诗句出处《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宋,苏轼

[3]《宋史》记载:“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清蒸糟白鱼

【这回苏轼在杭州任职了两年,作为最高长官,将杭州的政治经济民生一把抓。

等到苏轼离任后,当地百姓皆哭泣相送很舍不得苏轼,这大概就是苏轼一生为民所获的成就。

两年过后,苏轼从杭州知州之位,又被调回京任吏部尚书。这放在旁人身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一个总是唱反调的官员,即使是天纵奇才,也总有被厌弃的时候吧?

而苏轼被召回的缘由,或许可以从他的弟弟苏辙身上看出一二来。

在废除变法之时,往日敢于大胆谏言的苏辙却沉默了,在哥哥自请出京时,苏辙还是沉默。

难道苏辙对于兄长被排挤出朝堂,心里就没有丝毫波动吗?是什么,让一位超级愤青变得如此温顺?是什么,让原本眼中揉不进沙子的苏辙戴上了迷离的眼罩?

当然是因为他的大冤种哥哥苏轼!

自乌台诗案差点求助无门失去哥哥起,苏辙就在暗暗发力,他觉得若自己能身居高位说得上话,定能在哥哥化身吐槽小杠精的时候,救一把哥哥。

若苏轼的日常是贬谪外加流放的话,弟弟苏辙的日常就是捞哥哥爬高位再继续捞哥哥。

不得不说,扶哥狂魔苏辙这一生为了捞哥哥,真是废了老鼻子劲!】

-

苏辙此时正在城外亭中送苏轼去杭州任职,看完天幕后,苏轼又一次惭愧不已:

“子由,莫怪兄长,奈何父亲从小教导我们要立身为民,兄长实不能眼见百姓受苦啊。”

不过苏轼自请外放,也是为了不影响到苏辙的仕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