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767节(2 / 3)

加入书签

火器的深度应用,是大明军队战胜帖木儿的关键,也是低战损的根本原因。

朱棣哀叹一声,继续说:“皇上选择的路是对的,火器是未来。若我们能再多带一些虎蹲炮,再多一些神机炮,或许许多军士就不用牺牲了。”

宋晟不由畅想,若大明军队真能实现大规模火器配置,上万虎蹲炮齐发,数千神机炮雷动,那天底下谁还是大明军队的对手?

火器,一定要扩大火器在军队中的占比,日后无论敌人是谁,先别忙着抄家伙,远程给他们一轮火器覆盖,然后看看谁还能站着,再来一轮,等没人能站起来的时候,再抄家伙上,这不挺好……

在一番悲痛之后,杨荣走出来问道:“眼下冬日,阵亡军士的尸体尚可保存一二,可总停放着也不是办法,是不是需要商议下怎么处置。”

朱棣清楚,将阵亡军士的尸体带回京师是不太现实的事,眼下虽然消灭了帖木儿的主力,但并没有将帖木儿的力量完全赶出去。

另外,亦力把里国虽然没了,但还有许多地方不知道这么一回事,他们依旧效忠亦力把里。比如天山以南的塔里木河流域、哈实哈儿(喀什)、于阗(和田)等,实际控制权还在地方首领手中,大明既然要占领亦力把里全境,这些地方自然而然要收回来。

战争还没有结束,短时间内班师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班师,也不可能带着如此多将士的尸骸走过六七千里路,送归京师,气候与时间都不允许,唯一的办法,就是就地掩埋,安葬天山。

朱棣看向徐辉祖、宋晟、刘儁等人:“你们认为该怎么处理合适?”

徐辉祖很想将尸体都带回去,可也知道这不可能。

宋晟悲愁一声:“这些战死的军士,都是为了收回西域而战,将他们安置在西域,天山之北吧。”

朱棣凝重地点了点头。

杨荣询问道:“大将军,诸位,若朝廷设置西域都司,当选哪里为都司所在地?既然朝廷要收回西域,想必也会将西域设布政使司吧,布政使司的衙署,又应该设置在哪里?”

刘儁疑惑地看向杨荣,现在讨论的是军士尸骨安置问题,为何说起这些?

朱棣指了指脚下,认真地说:“都司也好,布政使司也好,最为合适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委鲁母。”

杨荣深以为然。

委鲁母(乌鲁-木齐)卡在天山东西两断的中间,地势较高,易于防守,即可以扼守东西通道,又背靠吐鲁番、哈密、伊吾等地,后勤压力较轻,水草丰茂,且处在亦力把里的近中心位置,向西千里是阿拉山口,向东千二百余里是嘉峪关,向北千里是阿尔泰山脉,向南千里是若羌,于阗。

亦力把里城虽然地段十分好,处在伊犁河谷,两侧有高山作为屏障,可那里实在是太偏了,不适合作为大明统治西域的中心。

杨荣看着众人,严肃地说:“既然未来大明治理西域的中心很可能是委鲁母,我们不妨将军士们安葬在那里,效仿京师的英烈碑,于委鲁母建造一个大型的英烈广场、英烈碑,让后世所有来到这里的人,瞻仰与缅怀阵亡军士。”

朱棣拍案:“好,就如此办!”

刘儁、徐辉祖深深看向杨荣,朱允炆如此器重这个年轻人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心思缜密,谋略过人,更兼有军事素养,还敢于冲锋陷阵。

建造英烈广场、英烈碑,是一个极好的想法,即可以安抚军士,也可以彰显大明对阵亡军士的敬重,何况委鲁母以后必然会成为西域第一大城,汇聚大量人口,瞻仰、缅怀、凭吊的人不会少。

“调一批匠人,去办这件事吧,务必办好。”

朱棣叮嘱。

众人领命而去。

翌日,战果统计出来,与帖木儿一战,杀敌六万九千余首,俘虏七万五千余人,还有一堆实在是凑不出人形的,拿着耳朵将官也不认账,无法统计,加上一些人逃到了天山里面,太过分散,也懒得去追。

如此大兵团、十万级战场的大胜,在大明也只有洪武朝的徐达、蓝玉做到过!

现在则需要加一个名字:

朱棣!

无论取胜的原因是什么,朱棣都是当之无愧的优秀统帅,正是他在日夜谋略布局,先吃哈里,再投入战力,吸引帖木儿上当,投入主力作战,最后凭借驼城绝地反击,一举击溃帖木儿大军!

整个战场,朱棣的指挥、安排、部署,都是可圈可点,他用将用兵极是精准,知道危险时候该什么兵力投入战斗,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进攻,什么时候应该防守,知道最佳的进攻时机,他拥有常人没有的战略耐心,在即将冲杀帖木儿,取得辉煌的时刻,依旧止住了大军,而后调动神机炮,彻底摧毁了帖木儿最后的力量!

朱棣,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最优秀的战场指挥官!

因为这是一场空前的大胜利,彻底决定了西域的战局,已再无力量左右大明收回西域,朱棣决定派神机营的王忠良、赵宇、李成才,五军营的齐川、赵铁、梁杰,三千营的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