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691节(2 / 3)

加入书签

关起宫门来做个昏君岂不快活?!呵,其他的官员不理解也就算了,作为内阁官员的你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朕在这里聒噪!你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王鏊低头,“为人臣子,不能为陛下分忧,实令臣等羞愧。陛下今日质问老臣为了什么,臣等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朝廷和陛下的圣德,又岂敢有半分是为了自己考虑?”

“既然如此,那么内阁今日就向天下宣令,说你们上承朕意,推行清田!”

王鏊仍然坚持,“陛下有令,臣等莫敢不从。只是行事有激烈和缓和之别,放任刘瑾在江南如此行事,是会让朝廷失却人心的。读书人若不能和朝廷同心,这是社稷动摇之相啊!”

朱厚照缓缓起身,然后蹲在跪着的六个人面前,脑袋微微凑近,语带反讽,“读书人不应该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吗?朝廷清田,还要分田给流民,这分明是利民之举,不应该正得人心?”

讲话之后,他脸色一沉,“不要把朕当做颟顸之人在这里乱呛!以为朕会信了这等胡话?!”

“陛下,微臣说的句句实话,绝不敢在君前有半分虚言呐!”

“好了!不要再说了!”朱厚照大手一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咱们就都把话说开,朕会让刘瑾在江南干到底的,不说清丈十成的田亩,至少八九成要给朕丈量明白。谁拦,杀谁!你们下去以后给朕做三件事!

第一,以内阁的名义下令,你们三个人全都署名。大意是天下清田令,是为了百姓和社稷考虑,这帮读书人理解要做,不理解也要做!内阁和皇帝一体,朝廷和地方一体,违背此令者,即为抗旨,罪,当斩!

第二,把南京还有各地,包括京师上递辞呈的人全都集中起来统一回复,他们要致仕,朕允了,朝廷允了!但是话要说清楚,朝廷推行清田的大义不能任他们歪曲,这个时候退官,说到底都是不满于朝廷圣旨。骂朕是昏君的也大有人在!这笔账,朕不仅不认,还要讨!要和他们论清楚,究竟是以自己的士林清名为重,还是以社稷和百姓为先!

朕这个皇帝从来不说虚伪的话,当大明的官,与朝廷作对,可不是一封致仕奏本就可以的,所以这句话朕现在就讲:这些人朝廷会一一摸查,看他们平日用度和俸禄所得是不是相匹配,看他们家中是不是广置良田,因而不愿清田!看他们是不是如自己说的那样仁义为先,正气凛然!

第三件事,天下清田令有其正当性、必要性。从即日起,再有妄言延缓的奏本,内阁一概不拟票,朕一概不批示!”

竖完‘三’的手势朱厚照还不结束,继续发狠道:“朕平日里是礼贤下士不错,可君为臣纲,大明朝做主的还是朕,这三件事内阁立马去做,否则莫怪朕不念往日情面!”

事情最后还是到了这个程度,朱厚照要裹着内阁,以朝廷的名义一体去推。

王鏊和杨廷和心中有些伤感,他们与皇帝确实是君臣,但其实有几分情义的。

今天这话,有些伤感情了。

倒是张璁很是干脆,道:“微臣,领旨。”

稍间隔了片刻,王、杨两人也只能领旨。

他们要退去,朱厚照还拦了一手,“等等。还有事呢,今天朕没有召见吏部,也是有缘由的。这次江南几府,许多衙门里的官员大概要清去不少,然而按照吏部这几年的选人准则,点了谁过去,都是叫人送命去的。他们死倒没什么,怕是还得耽误朕的大事。所以倒不如暂时不要派官。”

辞官致仕、衙门空人,这些他都不怕,吓唬谁啊,这个国家不会那么容易乱的。

原历史中,刘瑾作乱、武宗荒诞,搞了十几年,国家也还是传承下去了。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全国的衙门少了的人更多,皇帝都罢工了,朱厚照总比他好吧,那又怎么样了呢?

还怕当官的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找?

“可是陛下,如此一来,官府空了人,那清田之事又由谁去做?”王鏊老脸都要愁死了。

“有人领着测量员即可,多出来的人本来也无用。实在不行,朕会让刘瑾出几个人。”

让刘瑾出人?

似杨廷和和张璁一下就听明白了。

不让吏部派员,而且刘瑾派人,这是连插手的机会都不给了。

这可不行。

“皇上,微臣斗胆,有句话还是要说与皇上听。”杨廷和跪了下来。

朱厚照眼睛斜撇,有些不在意的回,“说。”

“自古以来,宦官大用,乃是误国之兆,此番江南的官员或有不足之处,但大派内监殊为不智。”

“朕说了,这也总比派人过去捣乱要好!你和朕说难听的话,朕也有句难听话要给你们:朕想做的事,你们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些也是你们逼的!”

杨廷和心中更沉,“陛下圣明烛照,即便用了宦官,正德一朝自然无碍,听闻刘瑾在江南正式开始了分田,想来他也不敢违背圣意,做残害百姓之举。可若后世效仿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