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123节(1 / 4)

加入书签

师傅带徒弟,甚至是父子相传,技术进展是很慢的。而且没有理论基础,没有一套规范,大家的经验不能相互借鉴。集中到一起,用一套规范交流,不但发展基础,而且还要发展理论,进步的速度不知道比以前快多少。这里面的很多技术都可以很快投入实用,加上官办的场务,再加上很行的贷款,很快就可以发展起来。发展起来几个,衙门的投资就迅速可以收回来。

这里的一两百人,带着王宵猎的梦想。王宵猎希望他们可以为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在这个时代绽放出绚丽的花朵。他们的成果,将直接带来社会的改变。

回到位子坐下,陈与义道:“观察饮酒不少,不如回去歇息吧。”

王宵猎点了点头:“头是有些晕了。参议,你在这里多做些时间,不要寒了这些人的心。接下来的许多事情,都仰仗这些人。要让他们满意,能尽心做事才好。”

陈与义称是。命崔青带几个亲兵,扶王宵猎回去。

看着王宵猎离去,陈与义不由叹了口气。王宵猎的许多做法,与其他人大不一样。这个时代,不管是朝廷还是百姓,最获重的还是读书人。读书人明事理,不管是什么事情,总能讲出道理来。这些做各种会艺的,确实有用处,但对社会却没有大用处。

若不是这些人里少有倡优,王宵猎也不喜欢歌舞,不免让人怀疑,王宵猎用心可疑。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王宵猎确实用几州养出了五万兵,确实与金人对战不落下风。这样的战绩,其他人就没有怀疑的资格。不管王宵猎做事多么古怪,照着做就是了。

陈与义如此,王宵猎的属下很多都是如此。他们不理解王宵猎的做法,但不怀疑王宵猎的能力。不管王宵猎说什么,只管照做就是。

司令部

新野官厅里,陈与义伏在案后,处理着这些日子的公文。牛皋和邵凌坐在一边闲聊,说着这些日子邵凌在陕州的事。在陕州几个月,把百姓大多迁入邓州,发生了太多的事。

过了许久,陈与义伸了一个懒腰,站起身来。

在厅中踱了几步。牛皋突然问陈与义:“参议,听说这些日子襄阳城里好热闹!”

陈与义点了点头道:“不错。最近印了会子,设了银行,观察又设盖了一个研究院,把城中凡有伎艺的全部搬了过去。这些事做了,城中热闹不少。”

牛皋叹了口气:“从荆门回来,观察便大多时间待在襄阳城里,很少到新野来了。军中一有钱,那些读书人、伎艺人的日子便好过了起来,新野大军反而没人问了。”

陈与义听了心中一凛,转身正色道:“为何这么说?观察最用心的,还是大军。”

牛皋道:“只是说说罢了。看其他镇抚使的地方,不管军政民政,都是统兵官说了算。只有我们这里,大军全部在新野,民政全不参与。”

陈与义道:“人有所长。民政的事情,当然是文官来管。又不是非常时期,这些事情不必要委托于军人。统兵官管民政,一是分心,再就是百姓也多不便。”

听了这话,牛皋便就笑:“手里拿毛锥子的,比我们手里拿刀的又强在哪里?我看那些文官,施政也不如何好。下面县里,不知有多少乱事。”

陈与义听到这里,就知道这话不是牛皋随便说说的。这几个月,王宵猎大部分时间在襄阳,处理民政。军政早已经搭好了框架,委托给牛皋和邵凌,管的并不多。

人不管多大,心态总是像孩子。以前王宵猎大部分时间在新野,军队士气高,做事底气足。这几个月王宵猎的大部分时间在襄阳,军队便就觉得受了冷落,许多人心里有怨气。

还有一个问题是陈与义担心的。最近时间招了许多士人,任命为州县的官员。这些人良莠不齐,里面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差的。看在军人眼里,难免有想法。

陈与义道:“不是特别紧急,或者没有办法,民政自然是文官来管,这一点无可置疑。观察说过了无法数次,军队就把军队的事情办好,拉出去能打仗,能打胜仗,就足够了。其他事情,不能够让军人多操心,免得影响军心。同样,军人也不应该为政事操心。如若不然,要不就是主管政事的人能力不够,要不就是军人的野心太大了!”

见陈与义说得严肃,牛皋道:“我只是随便说说,哪里来的野心?”

陈与义道:“我是参议,军中的事情管的不多,但要了解。政事的事情,同样如此。军政和民政怎么结合,是观察的事情,我从旁协助。你们是军人,政事不应该多过问!有官员政事处置不好,民间有怨言,你们听到了,说出来是对的。但由此怀疑官员做不好,觉得自己更合适,就过界了!”

陈与义面色严肃,语气也重,牛皋才知道刚才自己说的话过了。

不许军人过问政事,是王宵猎定下的原则。以前官员不齐,政事粗疏,这条原则还不明显。这两个月招收了大量士人,执行得越来越严了。

军队是干什么的?军队是对外敌的。内部事务,军队不应该干预。让军队干预内部事务,会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