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480节(2 / 3)

加入书签

据穿插到试飞数据里了,确切的说应该是替换,以免总数据过多引起研究人员的猜疑。

数据足足记录了半个多小时。

这是因为苏教授用于记录数据的仪器十分原始,用的就像是个机械表一样东西,周元凯的每次操作它都能记录下数据并在纸带上打出几个点,这几个点记录的就是时间、角度等数据,然后把各仪表的时间一对,就是一组反应动作所对应的数据。

数据记录好后马上就送到了苏教授那。

至于原始数据嘛,当然就由王学新保管了……作为指挥官,这点假公济私的能力还是有的。

而且,苏教授等人要是想查阅这原始数据还得经过王学新同意。

这不是王学新有意为难苏教授或不相信他们,而是王学新担心他们一查原始数据发现跟记录的不对……诶,这有问题啊!而且不对的数据反而是最精确的,这里头肯定有鬼!

到时王学新找什么借口才能解释得清?

然而,王学新为的是这个,苏教授那可不这么想!

苏教授接到记录本时就对和志民“哼”了一声,说:“你看看那家伙,把咱们当间谍防了!这原型机都是咱们造的,原始数据却不让咱们看,万一要是记错了怎么办?谁负这个责任!”

“好了好了,老苏!”和志民笑着劝道:“人家也是为了保密嘛,谨慎点总是好的,这东西非同小可,再怎么小心都有必要!何况……”

和志民拿着记录本抖了抖,说:“人家第一时间就把数据给咱们了不是?”

苏教授再次“哼”了一声:“谁知道他给的是不是假数据,说不定真数据在他自己手里呢!”

和志民有些无语,他不明白苏教授怎么老是用挑刺的眼光看王营长。

运气

不过很快和志民也对数据产生“怀疑”了。

这不是说数据不对,而是数据太对了,对得都让和志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按和志民的估计和计算,这试飞和数据的优化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整组数据只要有一点偏差,包括记录数据的仪器也有误差,那么这组数据就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飞、修正,然后再试飞再修正,直到最终趋向于完美。

而原型机所要面对也就是需要修正的数据却是个海量,在海量级别的数据上还有无数次试飞和修正……这无论如何都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然而,在和志民和苏教授将数据用于第二架试飞的原型机后,却发现这其中有许多数据居然无需修正可以直接使用。

苏教授与和志民拟定的试飞方案是这样的:

周元凯驾驶一号原型机用于获得数据。

一号原型机是拆除陀螺仪自动驾驶装置的,它是完全由飞行员手动驾驶,只不过增加了记录仪器全程记下飞行员的操作。

李东成驾驶的二号原型机则用于验证及修正数据。

二号原型机没有拆除自动驾驶装置,但同时也可以由飞行员手动驾驶……飞行员的优先级别高于自动驾驶,这样在必要时,飞行员就可以接管原型机避免因为自动驾驶不成熟而导致的坠机事故。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东成所进行的二号机的实验更困难也更危险,因为他还需要判断自动驾驶是否是正确的,是否需要人为干涉。

和志民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尤其是试飞的初级阶段。

原因很简单,自动驾驶装置在初级阶段几乎没有“准确”的数据,它至少需要在成百上千次试飞才能初见成效。

而每次面临原型机的操控时,李东成首先需要让自动驾驶装置发挥作用,在自动驾驶装置做出错误或是不到位的反应后,他再干涉纠正。

这就缩短了李东成的反应时间,同时还很考验李东成的应变能力……因为他不知道也不确定自动驾驶装置是否会做出什么“过激反应”。

王学新原本是安排驾驶经验更丰富的周元凯驾驶更困难的二号机的,但周元凯以为这试飞是九死一生了,于是用大哥的身份命令李东成驾驶二号机而让他先“铤身试法”。

周元凯会这么想没什么毛病,因为他驾驶一号机就算光荣了,也可以给李东成留下一点经验,或者研发者还可以进行一点改进,那么李东成光荣的概率就小了。

谁想到却是把更危险、更困难的任务交给了李东成。

周元凯还一度想让李东成把任务换回来,但这时李东成就不乐意了。

“凯哥!”李东成说:“你也不能好事全让你一个人占了啊!那边一号机抢了先,这边又来抢我二号机……这说不过去吧?”

周元凯还狡辩:“那不一样,现在换回头,咱们往后就不改了!”

争来争去,李东成就干脆说了声:“凯哥,这事也不是由咱们决定的,你看看你伤成这样……”

说着李东成朝周元凯头部带着红的绷带扬了扬头,接着说道:“就算我肯跟你换,上级能同意吗?”

周元凯听了这话觉得也对,于是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