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三章 绝代风华(3 / 8)

加入书签

构成吉达老城的独特魅力。1983年,法赫德国王将吉达喷泉捐赠给吉达港,如今它已成为吉达市的象征。来到沙特阿拉伯的商业之都吉达城内,在任意角落都能看见法赫德国王喷泉,即使没有刻意寻找它的身姿,游客们还是会在不经意间瞥见那柱壮观的擎天水龙。喷泉水柱冲向天空,又缓缓飘洒而下,融入大海。

黄昏时候的吉达喷泉扬起巨大的水幕,气势十分恢宏。

欣赏吉达喷泉的最佳时机是在傍晚之后。沙特人往往喜欢带上一张毯子和食物,与家人一起,坐在喷泉不远处一边休闲,一边看喷泉。在柔和的海风吹拂下,远处的吉达喷泉,犹如一面珠帘挂在天际。在夜晚,500支聚光灯被用来衬托吉达喷泉,喷泉喷洒出的水珠在光线的作用下变得异常绚烂,喷泉更加妩媚多姿,充满了流光溢彩的大气之美。此时,总有许多游人在此驻足,久久不愿离去,赞叹着人类的无限创造力。

靠着红海的城市,吉达有着长长的海岸线,每隔一段路程就会有一个小型的公园,供人们在那里纳凉休息,以便观赏国王喷泉。清晨、落日时分,有不少垂钓者拿着渔竿钓鱼,就算什么也不做,看着近在眼前的大海和喷泉,也是沙特人愉悦身心的娱乐方式之一吧。

石头城:光阴中的故事

人们总是以为,现代人比古人具有更高的智慧。然而在惊叹前人留下的建筑遗迹时,后人们总会百思不得其解:在那样缺乏科学手段的条件下,他们是如何将那些巨大的石块搬运来去的呢?那些精密的角度、适宜的温度又是如何控制的呢?

◎遥远过去的见证

在沙特阿拉伯中部乌拉镇南20千米处的浩瀚沙漠中,有一片玫瑰色的依山而凿的石头城。其年代之久远,可以往前追溯5000年。关于石头城,在阿拉伯史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约公元前150年,纳巴提阿人占领了乌拉地区,是他们和早期的萨姆德人打造了石头城。萨姆德人是最早的阿拉伯人中的一支。作为闪米特人的南中支,古阿拉伯人以畜牧为生。据历史考证,他们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5000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陆续来到阿拉伯半岛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两族统一共称阿拉伯人。

公元前3000年,萨姆德人开始在阿拉伯半岛的沙特境内乌拉区域定居,那时石头城是水木丰盛之地,绿草如茵,树木成林,水源丰沛,遍地羊群,人们畜牧、种植,城内贸易相当繁荣。《古兰经》上也提到,古人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从一座整山中开凿出宫殿、客厅、墓穴和庙宇等。这座石头城至今仍在屹立在沙漠的风沙之中,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

◎古代建筑奇观

石头城,又名迈达因萨利赫。整城从山中开凿而出,砂岩山鳞次栉比,多馒头状,海拔不高,形状各异,一山一景。让人惊讶的是:墓穴就凿在这样的山里,山中凿洞,洞中凿穴,墓穴与山体融为一体。这些山体墓穴自上而下进行施工,均由人工铁凿,一錾一凿精雕细琢而成。据历史专家考证,这些墓穴大致始创于公元前1世纪,奇怪的是在公元75年戛然而止了。是战乱所致?还是因为部落大迁徙?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石头城总体分为三部分:起居部分、祭祀部分和葬穴部分。东部主要是祭祀区域,同时也是生活区域,据说大部分已埋入黄沙很久。有一处为议事厅,气势恢宏而庞大,可以想见当时这里容纳了多少人,经济的繁荣无疑会带来文化艺术以及建筑工艺的发展昌盛。在留存的百余座山体墓穴中,有群体性结构,也有单体性建筑。其中有34座山体墓穴有题名,有31座标了精确年代。墓室大小不一,结构也有差别。墓室越大的,显示墓穴主人的财富越多或者社会地位越高,有的墓室内还设有水槽,凿有神龛,采光通风,工艺考究;墓室越小的,则陈设简朴,代表主人贫穷,地位低下。但几乎所有墓穴入口均有精雕花瓶、大型蟒蛇、狮身羊头、傲视雄鹰、太阳轮盘和玫瑰花结等等。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工匠们既无利器,也没炸药,竟完成了这样宏大的工程,令今人百思不得其解。

千百年来,石头城就这样在沙漠中屹立着,内部虽无雨淋之忧,干燥炎热的沙漠气候却对它有显而易见的毁坏。近些年新列在洞穴前用大理石刻写的说明牌,嵌刻在字里的黑漆已差不多被风沙消磨掉了。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石头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它是阿拉伯半岛和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历史考古遗迹之一。沙特政府也将其作为该国最重要旅游资源予以保护和开发。

一个阿拉伯人孤独地行走在石头城的岩层上。

而今石头城人去楼空,只留下空荡荡的洞穴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德拉伊耶老皇宫遗址:沙特王朝的历史气息

一个理想与光荣之地,曾经在黑暗中为人们送去信仰的光辉,为一个王者家族送上放飞的翅膀。即使它现在已经只剩下残梁断壁,那段辉煌的历史,仍然焕发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