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第四章 吉尔吉斯斯坦(7 / 8)

加入书签

源,吉尔吉斯人信奉“山父水母”。他们相信山和水都具有非凡的神力。传说,先知苏莱曼曾经到过奥什市外的苏莱曼山,因此,这座山成为吉尔吉斯人崇拜山神的载体。在苏莱曼山顶有一个泉眼,泉水顺山势流淌到山脚形成一方小湖。吉尔吉斯人认为这眼泉水源自圣山,是可以治病救人的“圣水”。每每遇到天灾人祸,或疫病流行时,人们都会来到苏莱曼山祈祷,饮用或带走圣水。他们笃信,圣山圣水会保佑他们渡过难关。

在信奉伊斯兰教后,吉尔吉斯人对圣山的崇拜又加入了宗教色彩。每到重大宗教节日,大批穆斯林都会拥入山上的清真寺朝拜祈祷。阿訇也时常在圣山上念诵经文,向穆斯林传讲教义。

◎见证历史的珍贵文物

苏莱曼山是个海拔不足200米的“小个子”,不过,它山脉蔓延上千米,形成了绵延交汇的五座山峰。

苏莱曼山地势险峻,五座山峰上山洞众多,有天然形成也有人工开凿。这些山洞内大都雕刻着岩画。从笔法和刻痕来看,这些岩画分属于不同年代。简单的岩画寥寥几笔,刻成难以尽识的几何图形;还有的岩画主题为动物、人物,笔法生动,雕刻得栩栩如生。最复杂、技艺最高超的是事件岩画,刻画出战争或捕猎、祭祀等宏大场面。这些岩画对后人研究古吉尔吉斯人的生活细节、社会形态有很大帮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吉尔吉斯政府将苏莱曼圣山的山洞打通成为博物馆后,又在其中展出了人类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物,它们“见证了奥什古城3000年历史的变迁”。

苏莱曼圣山和山脚下的清真寺

民族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祖国、民族的热爱,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推向全世界。他坚持用吉尔吉斯语和俄语写作,为吉尔吉斯文学进入世界文坛奠定了基础。

居中右手打手势的人是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著名作家与称职外交官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童年经历较为坎坷。他的父亲是吉尔吉斯第一代苏维埃共产党员,但在20世纪30年代遭到迫害。丧父后,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生活陷入困顿。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大批吉尔吉斯人赶赴莫斯科前线参加战斗。在纷乱战局中,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一度被迫辍学。“二战”结束后,他先后在吉尔吉斯农学院和高尔基文学院学习。

少年时期的生活丰富了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阅历,高尔基文学院的进修奠定了他的文学根基,自24岁起,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开始陆续发表作品并很快小有名气。他一反当时流行的战争文学和伤痕文学,着重描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对景物的描写十分传神,在他笔下,山川草木似乎都有了灵气,成为烘托故事气氛的良好“道具”。1962年,他的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获得了苏联最高文学奖列宁奖。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一生笔耕不辍,他坚持双语写作,注重表现人道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高尚品格,将吉尔吉斯文学和苏联文学推向了世界。写作的同时,他还担任着外交官的重要职务。

苏联解体前,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苏联总统委员会的委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又任命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为俄罗斯驻卢森堡大使。其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将驻比利时大使的职务交给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还让他兼任国家驻欧洲共同体和北约代表的重职。终其一生,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一直深得俄罗斯政府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的信任,是一位相当称职的外交官。

◎艾特玛托夫式的忧伤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他擅于描写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强烈情感,通过温情的景色描写和浪漫主义抒情手法,提炼出人类内心的真性情,让读者感同身受。

他的代表作《断头台》中,别出心裁地将母狼阿克巴拉设计成贯穿全篇的艺术形象,通过主人公阿夫季、波士顿与母狼之间发生的故事,借助悲剧性的结尾,对人与社会、自然、历史等社会问题提出关注和反思。

在他另一脍炙人口的名作《白轮船》中,讲述了被父母遗弃的吉尔吉斯小男孩和长角鹿的故事。书中诗歌般的语言,悲剧性的结局,使作品通篇充满了“艾特玛托夫式的忧伤”,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最脆弱的心弦,让人们在悲伤后反思生活,深刻思索作者所要表达的社会问题。

杰出统帅伏龙芝

米哈依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苏联时期吉尔吉斯籍著名将军。他出生于吉尔吉斯的比什凯克市,性格坚毅,聪敏好学。少年时,伏龙芝即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工作,表现出杰出的领导才能。在十月革命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军队指挥和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的很多军事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位于首都比什凯克市的伏龙芝雕像

◎西伯利亚的“军事科学院”

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