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内殿定计(1 / 2)
刘禹辰回到皇宫,跨金水桥、经太和门,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终于来到的内殿,却来不及去后宫看望王妃,而是召集了丞相萧何、太尉曹参、御史大夫赵尧、六部尚书等军机重臣来到内殿议事,其它官员暂且回府,准备明日早朝参政。
这一出巡就是一个多月,西川变革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各地各县大事小事不断,捷报和平乱的奏折也是层出不穷,刘禹辰归来后,身为君王,理所当然要先见一见几位重臣,对朝政和西川的局势掌握清楚。
“诸爱卿,寡人离开汉中王城这段日子,朝政局势如何?各地可有异动骚乱?”
萧何回道:“启禀汉王,朝中局势稳定,按照汉王事前部署,汉中版图西北已扩至陇西郡,占据了老秦族的土地,西起临洮、狄道、陇西、陈仓、凤翔,北至泾水河南岸,外抗匈奴部落、西域诸国,东以陈仓关为险隘,对抗章邯三秦之兵,汉中向西,凤州、故道、天水、祁山都已经在我汉军的版图之内,此外西面白马关、阳平关都已建造颇具规模,占据米仓山之险,抗击羌人的入侵。”
“汉中南面巴蜀西川扩至长江北岸大娄山一带,与长江对岸古滇国、夜郎国遥遥相望,新增的郡县比汉中大了五六倍不止,人口由先前三百多万,变成现在八百多万,编入汉人户籍的已有四百多万人,多是城池内的百姓以及城外乡野佃农为主,一些偏远地区的族人和少数部落,对朝廷的律法和新政还存在分歧质疑,需要各方官员进一步开导、推行、普及。”
“这个月来,进入西川避难的流民不少,被安置在陇西、巴蜀,开辟处单独的地区给这些流民百姓徙居,朝廷出部分钱饷盖房舍,并划分了荒地,只要熬过这个冬天,明年开春就能试着耕种,巴蜀一季两熟,仲夏和深秋收割,除了自给自足,还能增加朝廷的税收……”
刘禹辰听完萧何半个时辰的汇报,对当前的形势有所了解,仍在他的预计之内,点评道:“很好,疆域扩大,便有了与诸侯和匈奴抗衡的本钱,人口增多,招兵买马招募新军也就容易很多,只是此时版图扩大,战线拉长,各关卡都需要派兵驻守,这样一来,兵力倒要分散许多,还有,朝廷国库有限,暂时税收微薄,不足以弥补支出消耗,如今大批流难氓民百姓迁移到西川,我汉朝廷也不能无限补给,拖垮了朝廷,应该给这些难民提供一定的活计,每天劳有所得,比如修建堤坝、建路、城池、房舍搭建等工程。”
萧何眼前一亮,赞同道:“汉王所言极是,如此一来,朝廷和难民各有所得,各有所需,雇佣劳力来征工,付给工钱,百姓既得了实惠,朝廷也能获得大量劳动力,一举两得。”
刘禹辰虽然不是什么政治家,但多了两千年的见识,随便说些现代人司空见惯的理论,放到古代已经很有见地了,他继续谈着自己的看法,道:“学院开展如何?明年开春的科举没有问题吧?”
吏部作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选拔之制,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文官科举、任免、考授、升调、世袭、封爵等等都是吏部的管辖范围,吏部尚书周昌回道:“禀汉王,臣已与部下考察了兴汉学院的士子及授业情况,由于科目院系不同,这些士子除了掌握基础科目外,都有专攻特长,如医学院、文学院、音学院、理工院、兵学院等,明年开春的科举,除了要作文章,撰写政论之外,还会涉及万物之理的知识,此外再增设不同学科的专业科举,选拔具有不同才能的士子能者为我汉室所用!”
刘禹辰微笑道:“甚好,到时候科举试卷由张太傅亲自把关,翰林院、御史台负责出卷命题,吏部派人核查报名科举人士的户籍,录取时要放宽汉户籍士子的比例。”
“臣明白。”周昌神色一动,恭敬回道。
刘禹辰又问起了兵马和军事方面,这才是他最关心的,明年就要出兵征讨天下,粮饷只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因素,但兵马、军械和将领的优越,更能决定战事的胜利与否。
“曹太尉,各处兵马训练如何?可有详细的统计?”
太尉曹参拱手一礼,回道:“汉王,目前我汉军共五十多万人马,最大的几支驻扎军分别为:大剑山秘密练兵的韩信、灌婴,有二十万人马,副将有纪信、杨瞳、吕泽、袁英、周苛、王吸、林秋、林挚等猛将。”
“第二路是虞子期、王陵在东南长江岸边训练的水军,五万汉军,十万从桂林郡西瓯归降的秦军,副将有纪信、袁英、杨武、王翳,蜀旧将卫镇东、杨鹏、杨慧,秦旧将赵佗、庞冲、秦子明、詹邺,水军初建规模,军船一旦建成,便可顺流东下。”
“第三路为大将军郦商在西南的驻军,正凭借山险抵抗藏原上的羌人,五万汉军,五万巴蜀降军,副将卫胠、王周,防范羌人的同时,还负责平定蜀地少数土著民族的暴乱。”
“第四路是西北部,驻守凤舞关和汉明关的樊哙、陈郗两位大将军,各统兵五万,副将有宣虎、蛊逢、薛欧、枞公,如今兵力要分散在陈仓关、白马关、临洮城关处,人马显得有些不足。”
“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