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节(3 / 4)
是缴获于官兵手中,服饰颜色无甚区别。一时间也分不清哪些是官兵,哪些是义军。
官兵失了组织,顿时不敢反抗。有的便随众而逃,有的走脱不开,便弃了武器,就地投降。一时间,他们几人竟然以小搏大,将这些官兵驱逐的驱逐,抓获的抓获,彻底控制住了战场。
而那边,陈长梃死死盯着总兵梁甫与左良玉不放。梁甫与左良玉走脱不开,便回身应战。
结果陈长梃心中憋着一口气,勇不可当。二人新败,人心惶惶,哪里战的过他?
两人战又战不过,逃又逃不掉,只好商议道:“此贼虽然武艺高强,幸好只有一人。不如我们分道而行,谁生谁死,听天由命吧!”
此计正中二人下怀,于是两人一左一右,分道离开。那陈长梃也不知道当面统帅共有两人,他见自己所追击官兵分兵,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没有办法,只得随意选了一伙官兵追了过去。
非常不幸,这次被陈长梃追击的官兵不是别人,正是和卢象升关系颇佳的总兵梁甫。
陈长梃跟在后面,体力也慢慢恢复了些许。陈长梃趁机将大刀挂在得胜勾上,取出虎筋弓拉了一拉,发现勉强可以拉开。便搭上箭支,一箭射去,击落了一名落后一些的官兵。
这梁甫之前没有见识过陈长梃的射艺,见此不由大惊。他武艺用兵还不如左良玉,骑行了许久,感觉实在摆脱不了陈长梃的追击。若是这么一追一逃下去,说不得被贼酋射杀个干净。
想到此处,他只好掉转马头,拍马来战陈长梃。陈长梃射了两箭,正是乏力的时候,见此不由大喜,连忙换了偃月刀,来战那总兵梁甫。
战不几合,陈长梃寻了个破绽,一躲闪过了梁甫的长枪,然后顺势将手中的偃月刀横了过来,顺手一抹,便将那梁甫的脑袋砍了下来。
曹文诏入晋
事实证明,“贼寇”根本没有带领大军威胁京师,大明朝廷虚惊一场。
崇祯皇帝不由恼羞成怒,准备下旨严厉处罚剿匪不力的宣大总督张宗衡和山西巡抚许鼎臣。
内阁诸臣连忙劝谏道:“此二人罪无可恕,却情有可原。他们追讨不严,致使部分贼人成了漏网之鱼,以至于惊扰圣驾。如今二人将功赎过,亲自带大军勤王,只可小惩大诫,不可处罚过重。”
崇祯皇帝听了,虽然心气难平,却也不得不退让一步,只是下旨责切一番而已。这崇祯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却也知道自己并不能随心所欲。
如今天下勤王为第一要务,若是自己处罚重了,恐怕下次京师出现危机,若无圣旨通达,各地总督、巡抚等人再也不会及时带兵前来救援了。
处罚之事既然已经定下,可是后面的问题如何解决,崇祯皇帝也暂时没有办法,便问道:“此事可一不可二,如何快速剿灭这些贼寇,诸位爱卿不知有何办法?”
这时候御史张宸极上前说道:“宣大总督张宗衡、山西巡抚许鼎臣等人剿贼经验不足,情有可原。只是因为这贼寇是从陕西来的,陕西诸将颇有办法。其中陕西将领曹文诏素有威名,士绅百姓为他编歌谣称赞说:‘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而且他曾经在山西多次立过大功,陕西的贼寇已消灭殆尽,应该下令让他进入山西帮助围剿贼寇。”
崇祯皇帝听了,便问道:“曹文诏的忠勇朕素来是知道的,只是入了山西,不知其人权责如何?理当调度何人麾下听用?”
御史张宸闻言便进言道:“曹文诏最善剿匪,从辽东调回关内以来。其人先后击败了王嘉胤、点灯子、李老柴、独行狼、杜三、杨老柴等贼酋,基本平定了关中。”
“他剿匪以来转战千里,前后经历了大小几十次战斗,斩首三万六千六百多人,在参战的将领中功劳排名第一,因此也威震陕西。以微臣之见,用兵是其长,不若命其节制调度山西、陕西诸将,一举剿灭流入山西的贼寇。”
崇祯皇帝闻言皱了皱眉头,心中颇为犹豫。明朝开国已久,明初军事勋贵节制一方军事的事情,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过来。后来即使战争需要,也多是派遣文臣担任总督、巡抚以节制诸将,像这样用武将节制武将的事情,让崇祯颇为担心。
御史张宸见此,连忙启奏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乃一时权益之计,事毕则罢,不足为后世法!”
崇祯闻言不由眉头一展,便笑道:“爱卿所言甚是,理当使曹文诏节制山西、陕西诸将。只是武将不似文臣那般,在军中全无根基,理当防备此辈私下勾连。”
“朕特命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等人为内中军,分派入大帅曹文诏、左良玉、张应昌各营中,名曰监军,以督此辈不法之事。”
诸臣闻言不由大惊,纷纷上疏反对。这不是刚走一个魏忠贤,又来了一群魏忠贤吗?
崇祯皇帝拼命辩解,结果仍然辩驳不过朝上衮衮诸公。崇祯皇帝心中一急,不由脱口而出道:“如果群臣尽心为国,朕又何必用内臣呢?”
结果崇祯这句话把众臣给问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