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2 / 3)
饿死我们吗?”
“我们要发银钱,不要宝钞。”
那书吏也有些慌了,苦笑道:“这……这与我们没有干系啊,诸公都是大臣,陛下的旨意难道会不知,银钱禁绝了,当然只能发宝钞,户部这边出入账目,张编修就是月俸六十贯,这……说什么都没用。”
张伯言脸色惨然,失魂落魄的样子,咬着牙瞪着书吏:“这……这是什么话,我们寒窗苦读了十年,鲤鱼跃龙门,每月靠这价值二百个铜钱的俸禄过日子吗?在南京城本就居不易,我的家小平日只能吃黄米,就这……在外头还赊欠了不少钱粮呢,现如今……你们还变本加厉,竟还拿宝钞来敷衍我等,你是要叫我死吗?”
书吏慌了:“息怒,息怒。”
张伯言一把将手里的宝钞摔下,悲愤道:“堂堂大臣,连市井小民都不如,小民尚可温饱,何至羞辱我如此,士可杀不可辱,我忍够了!”
二话不说,直接将书吏面前的长桌掀翻,哐当一下,这张伯言口里大呼道:“诸君还要忍气吞声吗?”
这群清贫的官员一下子躁动起来,长盈仓发宝钞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这事不能忍了,这是要叫人饿死啊,于是一个个大呼:“叫这里主事出来。”
又有人道:“区区主事如何能作主,叫户部侍郎出来说话。”
更有人大叫:“奸佞在朝,陛下误信奸言,诸君,清君……”
这人显然想要大喊清君侧的,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这话似乎犯着什么忌讳,硬生生的吞了回去。
一时之间,长盈仓鸡飞狗跳,仓中的书吏和领俸的官员打将起来,一片狼藉。
片刻之后,有锦衣卫火速飞马入宫,至午门,将一份奏报传递宫中。
此时的宫城之内,朱棣却已至华盖殿宣见了姚广孝和几个阁臣。
朱棣心情还算不错,张口道:“朕听闻坊间有一灵药,对毒疮竟有奇效,这几日……张軏用药之后,已渐渐痊愈,诸卿啊,这可是了不得的事。”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生死之道也,朕久经沙场,最是清楚战场之上,一旦有了外伤,若是救治不及,难免就要滋生毒疮,当初靖难不知多少将士,因此而亡故,哎……朕今想来,至今抱憾。若是当初,他们也有此灵药,如何会没了性命。”
姚广孝似乎深有感触,道:“噢?却不知是哪位高人,竟有这样的起死回生之术。”
朱棣含笑:“此人是个娃娃。”
“娃娃?”
“想不到吧,朕也想不到。”朱棣似乎很满意大家惊诧的表情:“可事实就在眼前。朕犹记得,解卿家年少的时候,也是神童吧。”
解缙忙道:“乡人妄言,才使臣得此虚名,惭愧之至。”
朱棣道:“都是一样的娃娃,有人如解缙,还有如那郭得甘一般,也有人……却又如朱勇、张軏,对了,还要算上张安世这纨绔子弟,人与人的差别,真比人和狗要大。”
朱棣一番感慨之后,猛的又想起什么:“不过郭得甘此人,治病救人倒是好手,就是行事不谨,居然胆敢非议国家大政,终究还是太年轻了,不知天高地厚。”
解缙是何等聪明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上一次陛下所说的那个少年是谁了,于是道:“陛下所言极是。”
正说着,外头却有宦官匆匆进来,跌跌撞撞地道:“陛下……”
朱棣原本面上含笑,似乎心情还算不错,此时脸色却微微一变,平静的道:“何事?”
“陛下,长盈仓……出事了。”
此言一出,殿中鸦雀无声。
长盈仓乃是国库最重要的几个库房之一,不知储蓄了多少钱粮,关系重大。
朱棣豁然而起:“出了什么事?”
宦官道:“今日百官领俸,可是有一些官员,却大为不满,竟然……竟然成群结队,大闹长盈仓,打伤了不少人,锦衣卫已经调拨人弹压住了,只是兹事体大……”
朱棣勃然大怒:“好大的胆子,朝廷大臣还要造反吗?”
宦官支支吾吾起来。
朱棣瞪着他道:“说!”
宦官道:“事情的起因,是因为长盈仓用宝钞来做官俸,官员们说是指望宝钞根本养不活家小……”
朱棣厉声道:“每年数百贯钱,还养不活他们,他们贪婪到这个地步吗?”
“他们说……说……宝钞不值一钱,每月的月俸,若是去市场采买,便连一家老小都养不活,还有一个七品官,口称他每月的官俸,能采买到的柴米油盐,不过价值区区数百文而已。”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尤其是朱棣,朱棣一时竟是哑口无言,他迅速地洞悉了什么:“这如何可能,就算是宝钞价值贬了一些,可十贯的宝钞,总还能买来一贯钱的柴米油盐吧。”
宦官道:“奴婢……奴婢也不知道……不过……闹事之人好像是说……说这几日,宝钞价格暴跌,现在便是二十贯的宝钞,也未必能兑一贯钱了。还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