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吃一堑长一智(1 / 2)
经过几个月详细的侦察,曹亮已经拿到了他需要的一切情报:完整的关中布防图以及司马军内部的人事调动,曹亮已经掌握了进攻关中的所有资料,万事具备,就等一声号令了。
关中四面环山,险阻天成,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之地,如今司马伦集中了二十七八万的大军固守关中,怎么看,这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如今曹亮所拥有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但其中大部分的兵力,都是郡国兵,他们是需要来守备各个州郡的,曹亮真正能调动的野战部队,依然还是三个军团十五个营的队伍。
当然,曹亮对自己的战力丝毫不用担心,这三个野战军团久经善战,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作战经验以及战斗能力,都是远远在司马军之上的,如果双方正面厮杀的话,司马军绝对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唯一让曹亮有所担心的是司马伦这一个人,别看他年纪轻轻,但表现来的睿智和谋略,已经是胜人一筹了,这样的对手,曹亮自然不敢有任何的大意,绝不会因为对方年轻,就予以轻视,而轻视,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
通过仔细地分析间军司送回来的情报,曹亮不禁为之感叹,如此精密的防御布署,在如今司马军兵力和资源的基础上,已经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不能说毫无破绽,但并州军想要破解司马伦的关中防线,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并州军想要进攻关中,无非是有四条路径可选,由南向北分别是武关、潼关、蒲坂津和朔方。
武关和潼关分别由州泰和胡奋来把守,虽然说州泰和胡奋能力只是中上等,但武关和潼关地势险要,雄关虎距,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司马军无需过多的派遣军队,就能牢牢地守住这两处关隘,而并州军想要从武关或者潼关进军的话,必须要做打攻坚硬仗的准备,那怕现在并州军的战力十分的强悍,但想要攻克如此要塞关隘,还是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的。
所以,曹亮自然把目光投向了攻坚难度相对较小的蒲坂津。
其实蒲坂津也是关中的一道天险,它既有临晋关这样的险要关隘,又有黄河天险相隔,自古以来,这里便是秦晋之咽喉要道,易守难攻,其攻陷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函关武关。
不过自从白马强渡黄河成功之后,所谓的黄河天险在并州军的眼中,如履平地而已,司马军任何的河防工事在连弩飞石船的攻击下,都是不堪一击的,驻守蒲坂津的司马军必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
所以司马伦才将钟会派往了蒲坂津,目前钟会已经是司马军之中为数不多能挑大梁的大将了,司马伦将钟会派往蒲坂津,正是要倚仗钟会能独当一面的能力,守住蒲坂津。
蒲坂津可谓是司马军防守的重中之重,光是司马伦给钟会调派的十万大军就可以看得出来,司马伦俨然已经将这里视为了主战场,视为了决战的舞台。
如果蒲坂津守不住的话,那么整个关中防线就会形同虚设,并州大军将会从临晋关杀到关中平原来,浩浩荡荡地直逼渭水,兵临长安城下,司马军也将会丧失最后的地盘,彻底地覆灭掉。
所以蒲坂津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司马氏的生死存亡,显然司马伦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在蒲坂津集结重兵,那怕是被并州军突破了防线,就是用人海战术,也要把并州军挤入黄河去。
钟会在抵达临晋关之后,已经着力在布署蒲坂津的防御了,尽管河防工事难以有效地抵御并州军的攻击,但也不能说彻底地放弃了,钟会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试图阻止并州军从这儿登岸,毕竟依靠黄河天险,可以最大程度地对并州军进行阻击。
为了对付连弩飞石船的攻击,钟会将所有的岸防工事建造的尽可能低矮一些,坚固一些,他在黄河堤岸上,修筑了只有半人多高的矮墙,全部都用石块来砌筑,司马军可以蹲在或爬在石墙的后面利用弓弩对登陆的并州军进行阻击,这样的工事,可以最大程度地抵消投石船的攻击。
当然指望这点工事内的司马军还是无法抵挡并州军凶猛的攻势,想当初司马军在白马渡也是集结了十万大军,但依然在几个时辰之内就被并州军彻底地攻破了防线,可见并州军的攻势有多么的凶悍。
有着白马渡的经验和教训,钟会肯定会在蒲坂津的防御之中,采用更为有效的防御手段,当第一梯队难以抵达的时候,就要适时建立起第二梯队的阵型,确保有足够的防御纵深,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钟会在临晋关一带,构筑了相当严密的防线,在第一道防线的后面,又连续地深挖了数道壕堑,以防备并州骑兵的冲击。
白马渡战役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司马军防御不足的问题,他们只重视了岸防的阵地,忽视了并州军骑兵的攻击,起初的时候,没有人认为骑兵可以跨越黄河直接发起攻击的,所以在防范骑兵进攻上面,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那怕就连最起码的拒马都未曾布署,结果导致并州骑兵登陆之后,势如破竹,直接就冲垮了司马军的防线。
吃一堑长一智,所以在蒲坂津的防御上面,钟会几乎放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