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无憾”计划(1 / 2)
有了材料上的突破,新一代战斗机预研项目组的设计师们的就变得更加大胆,几个受到总部重点扶持的团队纷纷拿出自己的初步设计方案,一时间可谓是争奇斗艳。
其中东北航空研究所依托消化俄罗斯苏—27战斗机的成熟技术,提出的雪鸮方案;以及由十号工程团队为核心,充分吸收十号工程积累下来的独特技术后升华而来的小展弦比全升力体气动布局的威龙方案最为引人瞩目。
当然不管是雪鸮还是威龙,腾飞集团都是他们无法避开的重要配套供应商,也正因为如此,在两者就新一代战斗机在总部层面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双方的预研团队更是频繁拜访腾飞集团。
除了交流感情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时刻跟进腾飞集团在各项配套方面的进展,以便将最新的信息和数据带回去,从而完善各自方案的可行性。
在这方面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靠着十号工程配套的便利与腾飞集团打得火热,不但获得腾飞集团开发的jsnb—2系统的最高版本,还将团队中的核心人员以借调的方式留在腾飞集团内部,从而可以随时可跟踪腾飞集团的最新进展。
东北航空研究所就没这么便利,当然,作为国内航空领域的老大哥,扛把子,俯视一切的大哥大,东北所也不屑于这么干,所以东北所便发扬东北老铁一贯人狠话不多的豪放,直接承诺腾飞集团他们的雪鸮方案中的复合材料占比将达到3047,然后就给腾飞集团飘去一个任谁都懂的眼神。
那意思很明显,跟着咱东北好大哥干,保证让你吃香的喝辣的,一条华子抽半根儿扔半包。
不得不说东北所是真的霸气,要知道美国人的f—22全机的复合材料占比也不过24多一点儿,还没达到25,可既便如此已经算是全球作战飞机当中应用复合材料最多的一款机型了。
东北所的雪鸮方案竟然在复合材料占比上大大超过f—22,达到30+,由此可见,东北所的野心还是满满的。
相比之下,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拿出的威龙方案就有些小气了,复合材料占比只是从十号工程的6向上提了9百分点,达到15。
虽说团队中的几个负责人表示,会按照今后的实际情况和技术成果做相应的提升,但可以预见,威龙的复合材料占比也就达到20左右,至高不会超过f—22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腾飞集团的当家人非常纠结,从产销的实际情况来讲,庄建业很希望东北所的雪鸮方案笑到最后,毕竟3047的复合材料占比会让腾飞集团拥有一个非常光明的长远预期,最起码这么多年狂砸钱的投入有收回来的可能。
但从人情上来说,庄建业有想着十号工程这边能赢,没办法,这么多年腾飞集团的发展就是靠着给十号工程做配套一点点撑起来的,哪里是腾飞集团的技术源泉,相信日后的威龙项目也是一样。
一面是效益,一面是技术。
以至于在那段时间里,庄建业非常纠结,搞得原本浓密的发际线都向后退了一大截。
好在庄建业的这种选择困难症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东北所的一个决定给打破了,而这个打破僵局的平衡点不是别的,正是航空发动机。
由于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要达到10以上,推力要为此12到14吨的水平,而国内目前的水平别说这么高标准的航空发动机,就是次一等的也做不出来。
于是东北所便决定在航空发动机上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积极引进俄罗斯大推力军用航空发动机产品,先解决有无问题。
另一方面立足国内,上马新型号,力争把包括腾飞集团在内的多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全力投入新型号的研发,争取在21世纪10年代初作出成品,20年代批量装备。
东北所的想法是好的,问题是立足国内的这条路又走了之前盲目上马的老路,航空发动机这东西可不是盖房子,大手一挥,喊个口号就直接上的,那是最吃经验和技术的工业门类,拍个脑袋就上新型号无异于实在沙地里建楼房,完全沙雕的想法。
更何况全国一盘棋是好,可各个企业的技术路线,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有走苏俄粗犷分,又走欧洲小清新的,还有盯着美国鼓捣高精尖的。
如此杂七杂八的风格路线会聚在一起,先不说听谁的,就是一个技术方案不搞崩就算谢天谢地了。
相比之下,以十号工程为核心的预研团队就要现实的多,通过十号工程从无到有的锻炼,整个预研团队对作战飞机的各个流程,各种要素考虑的是既现实又严谨,展现出十分优良的务实风格。
正因为如此,他们很清楚在航空发动机上不可能盲目的拍着脑袋上,而是需要细致的分析每一个实际情况。
所以他们同样提出两手准备,对外引进的目标同样是俄罗斯,但在国内自主方面却要谨慎的多,不但派出团队成员去到各个航发生产厂以及下属的配套厂做调研,还经常组织各个航发企业的领导和技术干部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