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thshuwu.com

274夏侯渊传捷坎谷(中)(1 / 2)

加入书签

刘岱答道:“自以取胜为务。”

曹操说道:“明公如想取胜,操有一言,明公必要听之。”

“拜聆君教。”

“操於路上来时,见麦田被步骑踏毁,又见州兵抢掠农户。用兵之道,首在军纪,军纪如果松弛,兵士就无畏心,没有畏心,就不能驱之赴死。昔孙武三令五申,然后杀吴王宠姬,虽妇人可用之赴水火矣。尉缭子云:‘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操敢请明公整军纪,明奖罚。”

州兵军纪不好,刘岱对此亦有自知,路经任城时就被陈褒部抓过几个扰民的兖州兵,现屯东平,前不久,又有几个州兵军士因为私下出营、掠夺民户而被江鹄的部曲抓了,江鹄不像陈褒那么客气,没有把抓到的兵士还给刘岱,而是将之尽数杀了,只把首级送还。

刘岱虽不太通军事,然也知军纪对一支部队的重要性,在恼怒陈褒、江鹄之余,亦存了整顿军纪之念,此时闻曹操提及此事,他说道:“君言甚是!我明日就传令各部,严整三军!”

曹操说道:“军纪如整,驱三军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黄巾虽众,不堪一击矣!”

建议由自己带兵与鲍信会和,以加强北边防线力量的进言被刘岱否决后,在来须昌的这一路上,曹操经过仔细的考虑,又与陈宫等细细商议,最终对接下来的用兵有了一个全盘的打算。

建言刘岱整顿军纪,只是因在路上有所见而临时产生的想法,说完了此事,曹操没有再多废话,话归正题,说道:“今允诚已至富成外,泰山兵亦临蛇丘,兵贵神速,取胜之要在出敌不意,操与明公合兵后,以操愚见,当及早联兵进击,不宜过缓。不知明公是何意也?”

刘岱说道:“我也是此意,就等孟德你来,你我就可进击章县。”

“敢问明公,欲用何种战法击章?”

“贼势虽众,甲械不及我精,老弱又多,别驾、治中、长史、中郎、主簿诸君悉以为当用我之长,击贼之短。”

“噢?如何用我之长,击贼之短?”

“布堂堂之阵,邀贼野战。”

曹操蹙了下眉头。

刘岱注意到了他的这个动作,问道:“怎么?孟德不以为然么?”

“倒也不是不以为然。只是以操看来,布阵野战虽是适当,然在此之前,似应先鼓舞士气。”曹操顿了下,解释说道,“黄巾毕竟号称百万,章县、富成一带的黄巾约有数万,料兵卒或会有畏怯者,怯则无斗志,所以,操以为应先把士气鼓舞起来,再趁势进战。”

曹操天资聪明,在用兵一道上极有天分,通过之前的实战,已领悟到了“兵贵趁势”的道理。

刘岱琢磨了下,心道,“孟德言之有理。”问道,“该如何鼓舞士气,孟德可有良策么?”

“孙子曰:兵无所锋则北。操陋见:可选锋锐,寻贼之一部先击破之,从而军心可振。”

刘岱说道:“久知君好读兵书,今果知兵。”考虑了会儿,说道,“君部曾先后击破黑山、於扶罗,堪称精锐,这‘选锋先击’之任,君可愿领么?”

当年讨董时,张邈、刘岱、曹操等共在酸枣,曹操对诸将提出过击董的谋略,虽因诸将不肯进战,所以没能得以施行,但对曹操的军略能力,刘岱却是已经知道,此亦是他为何坚决命令曹操来须昌会师,不许他去和鲍信合兵的一个缘由,他正是欲借重曹操之力,此时听了曹操“鼓舞士气”的建议,遂顺水推舟,希望曹操能够担负起这个任务。

曹操慨然说道:“明公有令,操何敢辞?”

刘岱大喜,拊手说道:“君有何需?尽管与我言来。”

“治中,东平人,闻毕子信现於明公部中,此二君熟知地方,明公如能暂借与操,别无所需。”

治中万潜是东平人氏,毕子信名谌,也是东平人,现於郡府任功曹职,李瓒虽没有亲自来见刘岱,但也不好只遣数百郡兵相助,因此,把毕谌派了来。这两个人都是东平土著,既有名望,又熟悉人情、地形,如能从刘岱那里把他俩借来,对曹操的进战会大有裨益的。

刘岱一口应允,说道:“等会儿我就叫他俩去你的军中。”

“有此二君相助,明公就请在营中稍候,五日之内,必有捷讯!”

“那我就候你的佳音了!”

辞别刘岱,曹操回到自家军中。

夏侯渊等已找好了筑营的地点,兵士们趁夜色未至,先粗略地划定营区,在外边设立警戒,在内搭建帐篷,以免得今晚露宿。伙夫们以曲为单位,纷纷燃火造饭,炊烟於各处袅袅升起。

远处有条小河,河边树木茂盛,一些兵士往返河与营地,取水给本部用。暮色渐浓,风里带着水气和凉意,吹拂过来,甚是舒悦,把一天行军的炎热和疲累都好像尽数吹去了。

曹操行於各部,抚慰兵士,看到有的兵卒脱下鞋子,坐在地上,互相给对方挑脚上的水泡,吩咐从行在侧的主簿薛悌:“叫各部传令,命多煮热水,一来饮用,二来给兵卒泡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